前言:忠义信仰的源流
关圣帝君,自古以来即为忠义楷模,武将表率,道德之化身。以仁义礼智信,忠孝节义美德,享世人香火。民间尊为“关帝圣君”,信仰遍及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社会。成神后更以《觉世真经》与《桃园明圣经》等诸多鸾书圣训流传广远,成为教化人心的重要典籍。
当代水墨名家吴成岗老师,擅长人物画,尤精于圣像神情的刻画,其新作《关帝图》,呈现关帝持刀立于烟云之中,气宇轩昂、风骨凛然,气势非凡,意蕴深远。画作题字:“双龙献瑞护家邦,惟愿华夏成一统。”一语双关,不仅表达护国卫民之志,亦寄寓人民和谐、社会安定、天下升平之愿景。

一、画作风格与技巧说明:关帝威仪与神兵之魂
此幅画作以大写意与工笔结合的手法,构图雄浑而富张力。画面以翻涌红云与弥漫狼烟为背景,象征乱世烽火与浩然正气的对峙,烘托出关帝屹立天地间的凛然威仪。关帝神容庄重,甲胄加身,右手稳持青龙偃月刀,眉宇间尽显万军辟易之势。
青龙偃月刀为画作核心,刀锋寒光凛冽,月牙刃金光流转,寓意正义无畏。右侧龙首以工笔精雕,彰显神兵之威;龙珠赤焰灼灼,暗喻天地至阳。二者刚柔相济,既象征关帝武勇与智慧的合一,亦隐含其以神威镇乱世、以仁德护苍生的精神。
背景风云激荡,烟火与龙珠光辉交织,笔墨层次分明,既强化战乱的混沌,又衬托关帝如中流砥柱般的沉稳。整幅画作透过龙首、龙珠与偃月刀的细节,将杀伐之气升华为正气长存的信仰,令观者见刀如见神,心神俱震。
二、忠义象征中的道德内涵:丹心映日月,忠义贯乾坤
此画不仅塑造武圣风采,更传达忠义之道的深层精神。关帝甲胄森严、气宇非凡,手持青龙偃月刀,刀锋寒光闪烁,背景赤焰如丹心燃烧,象征忠诚不灭。《觉世真经》云:“人生在世,贵尽忠孝节义……可立于天地之间”,画中关帝正是此道德准则的实践者。
画中龙首张目而视,须发飞扬,象征威猛刚毅;与之相对的龙珠则赤光闪耀,寓意智慧与天命。两者相辅相成,体现关帝“文武兼备、刚柔并济”的精神格局。背景风云翻涌,与龙珠光芒交织成“邪不压正”的象征画面。
此画不仅描绘关帝护道除邪的英勇形象,更传达儒家“慎独”精神──忠义并非只在乱世显现,更在日常自律中坚守。关帝伫立于烟云之中,如道德灯塔,昭示后人:忠诚守义,方可立身于天地之间,成为永恒不坠的文化楷模。
三、从画中领悟人生之道:以忠义为镜,正己修身
观此作品不仅得见艺术神韵,更似直面帝君亲谕,令人警醒。今世风浮躁,人心易溺于私欲,若不清平修心、持守正道,终如画中血色烟云,徒留虚妄。关帝风骨昭示世人:忠于本分、守信立德,方能在变局中稳如泰山;修身齐家、以义处事,才是安身立命之本。
画中偃月刀寒光凛冽,非仅杀伐之器,更是道义的具现。正道如刃,需以坚毅之心持守——关帝临风屹立、睥睨风云之姿,深刻诠释“义者,人之正鹄”。忠诚非愚顽盲从,而是经明辨后的生死相托;仁义非空泛高调,而是融于待人接物的点滴实践。
更值深思者,是画作磅礡展现的家国情怀。当今世局云谲波诡,关帝“一身赴义、万死无辞”的赤胆,恰是乱世中的明灯。其精神启示我们:守护家庭、贡献社会,方为大丈夫之责。正如诗云:
“横刀傲立赤诚胆,万里征尘卫国安,
不为名利争一席,但求苍生脱倒悬。”
此画是一面明镜,照见忠义的永恒光芒,映出人们心中那份待燃的赤忱。
四、一则小故事:梦中警醒,悔过重生
台湾屏东乡间青年李冠雄,自幼行为偏差,常偷窃为生。某日,他窃走独居老人的医药费,致老人病重加剧。冠雄不以为意,却在另一次行窃中遭人围捕重伤住院。夜里,他梦见关帝赤面持刀,厉声警告:“恶行不悔,祸患自招。”
惊醒后,他在病房书架上翻见《觉世真经》,其中教诲“人生在世,贵尽忠孝节义”句句入心。他首次反省:原来自己不只害人,更毁了自己。
出院后,他前往关帝庙谢罪,竟在壁画中见梦中之神,顿感震慑,诚心悔过,主动赔偿老人并改行谋生,重新赢回信任。
此故事如《关帝图》之画意,正道虽锋利,却是救己护人的利器。忠义非虚谈,而是改过向善的真实选择。
结语
吴成岗老师之关帝圣像图,不仅为视觉艺术珍品,更是一幅道德之镜、信仰之作品。画中气韵充盈、笔墨沉稳,展现关帝之威武与仁心并济。从画面中,我们不仅看到忠义之道,更体会到关帝经典精神所传递的处世智慧与人格理想。
“惟愿华夏成一统”,这不仅是画作的题字,更是关帝护国安民的誓言。愿我们皆以关帝为模范,胸怀忠义、手握正道,于人生的战场上,勇敢前行、无愧天地。
关帝威灵,古今昭彰。其形可画,其德难书。愿见此画者,皆能有所省悟,去恶从善,忠信立身,仁义为本,共同守护我们心中的家国与正道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