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国时期,关羽生前曾担任过襄阳太守、都督荆州事务,曾被封汉寿亭侯、荡寇将军、前将军等,列蜀汉“五虎上将”之首。关羽去世后,蜀汉后主刘禅,最早封关羽为“壮缪侯”。
自宋代始,给关羽加爵封王,宋徽宗在崇宁元年(1102年)封羽为“忠惠公”,之后于崇宁三年(1104年)再封“崇宁真君”,再隔三年即大观二年(1108年)封为“武安王”,宣和五年(1123年)敕封“义勇武安王”,可见其官爵由公到君再到王,得到显著提升。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加封其为“壮缪义勇武安王”,其子孝宗又加封羽为“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”。
元朝天历元年(1328年),其封号改“壮缪”为“显灵”,全称即“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”。

明朝时期,明太祖朱元璋恢复关羽生前封号,改为“寿亭侯”,自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,始封其为帝:“协天护国忠义帝”,万历四十二年(1614年),封“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”,自此以后才有关帝之称。

清朝自入关后,顺治九年(1652年)封“忠义神武关圣大帝”,雍正三年(1725年)加封其为“山西关夫子”,后历经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代皇帝,其封号陆续加至二十二个字: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关圣大帝”,至光绪五年(1879年),其封号更是长达二十六个字: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”,极尽赞美之辞,对其的崇奉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,至此关羽的封赠到达顶点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