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亡疑云的开端
公元220年,对于东亚大地而言,是一个被死亡阴影笼罩的年份。蜀汉猛将关羽兵败身死的消息尚未平息,一连串更为诡谲的讣告又从刚刚赢得荆州之战的东吴阵营中传来:谋略超群的主帅吕蒙在庆功宴前突然病倒,不治身亡;宗室名将孙皎功成即殁,史书仅留一笔;江表虎臣蒋钦在凯旋途中”道病卒”。短短时间内,三位参与袭取荆州的核心将领相继陨落。这过于密集的死亡,时间点又恰好在背盟杀降之后,难免让人脊背发凉,心生疑窦:这究竟是历史的惊人巧合,还是如民间传说所云,是关羽显灵索命的”天道报应”?要揭开真相,我们不能停留在个案的猜测,而必须翻开史书,审视一张更宏大的建安二十四年(219 – 220年)三国名人死亡名单。
第一章:一份触目惊心的死亡名单
当我们把目光从东吴移开,投向整个华夏版图,会发现建安二十四年至延康元年(即公元219 – 220年)这段时间,堪称三国时代的”死亡之年”。以下这份不完全名单,足以让人触目惊心:
曹魏阵营
曹操(220年正月):一代枭雄病逝于洛阳
夏侯惇(220年四月):曹魏宗室第一将,随曹操同年病逝
蜀汉阵营
关羽(219年冬):兵败被杀
黄忠(220年):老将军”自然”病逝
法正(220年):蜀汉首席谋士英年早逝
东吴阵营
吕蒙(219年末 – 220年初):白衣渡江后暴卒
孙皎(219年):孙权堂弟,荆州之战后”卒”
蒋钦(219年):水军都督,”道病卒”
甘宁(220年?):有说法称这位猛将也卒于此时
这份名单的震撼之处在于,它几乎囊括了当时各方势力的顶尖人物。特别是曹魏与东吴,损失的都是政权核心人物。这种跨阵营、高规格、短时间内的密集死亡,已经远远超出了”巧合”能够解释的范畴。
更值得深思的是,这些人的死亡方式高度相似——除了关羽是战死,其他人清一色都是”病逝”。史官们用”疾发””道病卒””卒”等简略记载,掩盖了一个可能的历史真相:一场大规模的瘟疫,正在当时肆虐。
第二章:被忽略的历史背景——汉末大瘟疫
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,会发现整个汉末三国时期,其实就是一部与瘟疫抗争的历史。
据史书记载,从公元196年到220年,瘟疫大规模爆发了十多次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的那场大疫尤为惨烈,曹植在《说疫气》中描述:”疠气流行,家家有僵尸之痛,室室有号泣之哀。”这场瘟疫甚至夺走了”建安七子”中五人的生命。
医学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的序言中痛陈:”余宗族素多,向余二百。建安纪年以来,犹未十稔,其死亡者三分有二,伤寒十居其七。”他所指的”伤寒”,就是当时对瘟疫的统称。
由此可见,瘟疫是那个时代的常态。而建安二十四年,极有可能是又一次瘟疫的高发期。军队人口密集,长途跋涉,卫生条件差,正是瘟疫传播的温床。吕蒙的军队刚刚经历了一场长途奔袭的”白衣渡江”战役,将士疲惫,免疫力下降,更容易感染疾病。
第三章:重新审视东吴三将之死
在这个宏观背景下,我们再回头审视东吴三位将领的死亡,就会发现那些”悬乎”的细节,都有了更合理的解释。
吕蒙之死
《三国志》记载孙权对吕蒙”治护者万方,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,赐千金”。这恰恰说明吕蒙患的是当时医术无法治愈的恶疾,很可能是烈性传染病。若是孙权要除掉功高盖主的吕蒙,何必如此大张旗鼓地救治?
蒋钦之死
“道病卒”三个字意味深长。作为水军都督,他在返程途中发病而死,这符合瘟疫在流动人群中传播的特征。
孙皎之死
史书仅用一个”卒”字带过,反而正常。在瘟疫横行的年代,病逝太过常见,史官无需特别说明死因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三位将领都参与了同一场军事行动——荆州之战。他们很可能在相同的环境中,感染了相同的疾病。只是因为个人体质差异,发病时间有先后而已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死亡会如此”巧合”地集中爆发。
第四章:为什么会有”报应”之说?
既然有更科学的解释,为什么”关羽索命”的说法会如此深入人心?
时间点的巧合太过完美。关羽死后,东吴主将接连暴毙,这种先后顺序很容易让人产生因果联想。人类的思维本能就喜欢将相邻的事件联系起来,构建出有意义的叙事。
关羽的悲剧英雄形象深入人心。他忠义无双却遭遇背叛,容易引发同情。人们内心倾向于相信”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,将东吴将领的死解读为”报应”,在情感上是一种慰藉。
第三,《三国演义》的艺术加工将这种民间传说推向了高潮。第七十七回”玉泉山关公显圣”中,罗贯中让关羽附身吕蒙,痛骂孙权,这个场景太过经典,深深烙印在民众的记忆中。
然而,历史的真相往往比传说更加残酷。夺走这些将领生命的,不是虚无缥缈的报应,而是那个医疗不发达时代最真实的威胁——瘟疫。
第五章:历史的启示
解开这个千年谜团,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深远的。
它提醒我们,解读历史需要跳出个案思维,具备宏观视角。单独看东吴三将之死,确实诡异;但放在整个时代的疫情背景下来看,却是那个动荡年代的常态。
它也让我们看到,人类在疾病面前是多么脆弱。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名将,还是普通士卒,在瘟疫面前都平等地面临死亡威胁。这让我们对历史人物多了一份理解,对现代医学多了一份感恩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历史真相往往比民间传说更加复杂,也更加深刻。当我们用理性和数据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”悬乎”的历史事件时,才能真正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。
建安二十四年,没有什么超自然的报应,只有一场无情的瘟疫,同时带走了来自三个国家的英才。这才是隐藏在”关羽索命”传说背后,更加震撼的历史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