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羽》,宗万华作,1988年出版,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
学界普遍认为,真正将历史记载中真实的关羽升华为“文学艺术中完美的关公”,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的功劳应该排在首位。
在这部小说中,“关羽”变成了“关公”,在人们心目中关公逐步演变为神圣无比的精神偶像和道德楷模。忠、义、仁、智、勇是关羽道德思想的核心。
在民间信仰中,关羽无所不能,是“万能之神”的化身!他真的很忙!
农民尊敬关公,祈愿天下太平,风调雨顺;工人尊敬关公,祈愿国泰民安,经济繁荣;商人尊敬关公,祈愿财源滚滚,义中求利。
在封建王朝祀典中关羽是至上圣帝的关公。
关羽真正做到了“留得生前身后名”。
生前关羽曾被封为别部司马、中郎将、徐州太守、偏将军、汉寿亭侯、荡寇将军等。
死后,关羽获得历代王朝的众多谥号,特别是宋、元、明、清四代,在众多皇帝的大力推崇下,关公的地位一路飙升,逐步成为皇家祀典中的至上圣神。
最开始给关羽完成身份转变的就是宋徽宗赵佶,封关羽为“崇宁真君”。
到了明代,对关公的谥号开始由“王”晋升至”帝”。https://wxa.wxs.qq.com/tmpl/mz/base_tmpl.html
清代统治者对关公封的谥号有增无减,并且对关公的崇拜做出了明确的制度性规定:
即“县县设文庙(孔庙),村村设武庙(关庙)”,致使关帝庙的数量远超孔庙,关帝由此成为全民崇拜的对象。
这就是为什么在清朝时有那么多的关帝庙了!
当然,以关公题材为主的各种戏剧、雕塑、绘画、楹联等,也是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。
新中国成立后,关公题材的年画也非常受欢迎,老百姓对关公的尊敬一如既往!
那时候,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挂一张关公年画!
《关公挑袍》,张瑞恒作,1984年出版,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
刘备、关羽、张飞在混战中被杀散。关羽暂避曹操营中,曹操以挂印封金收服关羽,全都动不了关羽的寻兄之心。
当得知刘备的下落后,关羽护送二位嫂嫂设法离开曹营。曹操得报,引右左大将追至桥下,关羽请曹操取信于天下,不负前言。
曹操只恨自己福薄,不得相留,令军士赠锦袍一领。关羽恐他有变,不敢下马,用青龙偃月刀刀尖挑起锦袍,回头称谢,勒马过桥而行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关公文化也将与时俱进,历久弥新!
来源丨绛徽和韵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】